西螺大橋完工六十周年

2013111109:45





西螺人,對西螺大橋有著濃郁不可分離的情感!
今年西螺人更是大大的慶祝西螺大橋完工六十周年的紀念!
六十年可以承載了多少悲歡離合的記憶?
這次返鄉,看到這三面國旗並列,更是讓人感動!
年少時,只要一談到日本人,就會深惡痛絕!
但總是存在著矛盾--⋯⋯
為什麼課本教的,和電影看到的,跟我的父母親口中的日本,會有這麼大的落差?
這三面國旗並列,我想我的迷惑已經找到答案了!
今年,還有人在慶祝台灣光復節嗎?
想起陳文茜的書上說--
走在上海的法租界,法國人住過的地方,感覺就是不一樣哦!
中國人真的是悲哀哦!
人家日本人,有很好的明治維新,很早就接觸西方的文化!
而中國人的戊戌變法失敗,讓中國的近代史,真的慘不忍睹!
也許,當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對台灣人來說,反而是種福氣!


 
這幾天,連著聽朋友說==

"我們家人每次從日本旅遊回到桃園機場~都會說~咱們從天堂又掉回到地獄了~哈"
我身邊,不分年紀,就有好多的哈日族!
鑑往知來,就再來看看這一段歷史吧!
⋯⋯
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請你們做事的時候,要多為歷史著想!
(不是要求歷史定位嗎?)
你的一個小小的錯誤,都會成為歷史的罪人哦!
就像金融由國營改民營,如果當年公營銀行,如台北市銀行--
(小蝦米竟然可以吃得下大鯨魚?)
以公開標售的方式(就像現在的4g)我們的政府也不會再哭窮了!

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

  明治維新是19世紀末,日本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在19世紀中期的亞洲,日本處于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時代。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所實行的苛政,不時激起衆多以務農爲業的百姓反彈。對外則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只有荷蘭與中國(大清帝國)的商人被允許在原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長崎繼續活動;此外德川幕府亦嚴禁基督教信仰。同一時期,在日本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開始出現家庭手工業或手工作坊。作坊內出現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資本主義的生産體系。在商品經濟型態的快速擴展下,商人階層,特別是金融事業經營者的力量逐漸增強。商人們感覺到舊有制度嚴重制約著他們的發展,于是開始呼籲改革政治體制。具有資産階級色彩的大名(藩地諸侯)、武士,和要求進行制度改革的商人們組成政治性聯盟,與反對幕府的基層農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實力基礎。1852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裏(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領艦隊進入江戶灣(今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史稱“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了神奈川《日美親善條約》,同意向美國開放除長崎外的下田和箱館(函館)兩個港口,並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等。由于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德川幕府再度成爲日本社會討伐的目標。
  經過明治維新而漸趨富強的日本,利用強盛的國力,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淪爲殖民地的危機;而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軍事力量也快速強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別于中日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中擊敗昔日強盛的兩個大國—大清帝國與沙皇俄國,受到西方列強的注意,成爲稱雄一時的亞洲強國;福澤谕吉所提出的“脫亞入歐”論也在此時成爲正論。維新初期,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使得武士的社會地位大幅下降;而隨著俸祿漸次縮減,武士的經濟上保障也被削弱。凡此種種皆導致士族對明治政府的不滿,武力抗爭因此接二連三地發生。維新功臣西鄉隆盛以鹿兒島縣爲中心,于1877年所發動的西南戰爭,成爲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士族反抗戰役。戰敗之後,殘余的士族成員轉入地下活動,與板垣退助所主導的“民選議院設立運動”結合,透過“自由民權運動”的開展形成政治上的反對勢力。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公布,成爲亞洲第一部成文憲法;1890年,日本國會(帝國議會)正式開始運作。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是中國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最後,維新運動失敗。
  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呢?簡單的說:
  1。光緒帝和幾個書生的全變和大變的急進變革得罪了整個上層階級,包括知識分子, 廢除科舉堵住了某些知識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則是穩健的改革
  2。戊戌變法和之後的慈禧新政有洋人的破壞(速改) .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上面的兩個原因,以第一條爲最主要,下面仔細說一下我的理由:
  至于有人說失敗是因爲“主觀方面,中國資産階級發展不徹底,具有軟弱性和妥協 性 。客觀方面,中國封建反動勢力太強大,嚴重阻礙 。”這個是教科書的標准答 案,但卻是不符合事實的。其實,這裏的主客觀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這個問題, 日本的封建反動勢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國還強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後,日本九州的封 建勢力就發起對新政權的武裝進攻。
  1895年的甲午戰爭失敗後,1898年由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維新應運而生。在教科 書和主流媒體的影響下,人們基本上認爲戊戍變法運動是慈禧太後鎮壓的,慈禧是 阻礙中國進步的禍根。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甲午慘敗,老佛爺豈能無動于衷?據 費行簡《慈禧傳信錄》載,早在變法之初,慈禧即對光緒說:“變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以圖富強也。”“苟可致富強者, 兒自爲之,吾不內制也。”光緒素怕慈禧,待到慈禧坦露心迹,抑郁頓釋,也就在 幾個書生的簇擁下放膽行動起來,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務在一個禮拜之內便大功告 成。欲速則不達,反而適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光緒帝和維新派全變、大 變的急進變革主張,造成整個社會結構的強烈震蕩,使許多與現存社會有利害關系 的社會集團和政治勢力覺得受到了威脅。百日維新期間,上谕達一百一十多件,令 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員都怨聲載道。光緒帝嚴懲阻撓變法的官員,樹敵太多。至 于廢除八股改革科舉制度,又在龐大士人群體中引起普遍恐慌。
  幾個書生的所做所爲就要導致清朝的崩潰了,慈禧不得不走出來穩定政局,吞下 “血腥政變”的惡果。 在處理戊戌變法上,慈禧有功無過。慈禧當時要是真的要象 武則天哪樣有野心,慈禧爲什麽後來不稱帝呢?因爲種種原因,慈禧已經被醜化的 不能再醜化了。
  慈禧是支持改革的,這個由她自己主導的新政證明了這一點,“前因中外積弊過深, 不得不因時制宜,力加整頓。而宵小之徒,竊變法之說,爲煽亂之謀。業經嚴拿懲 治,以遏橫流。至一切政治有關國計民生者,無論新舊,均須次第推行,不得因噎 廢食。”但處在那樣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她不具備有一個最高統治者應有的知 識素養。她沒有主動吸納新知識的渴求和行動,因而在不少問題上表現出驚人的無 知,如認爲修鐵路破壞風水,火車要用驢馬來牽引等等(但這也不能全怪她,那個 時代的知識背景就是如此)。她的無知影響到她所支持的洋務運動和同治中興的實 績。更爲重要的是,因爲受教育水平和時代的局限性,她對事態的嚴重性、改革的 進程和目標沒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和通盤考慮,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動地調整政策。 在 新政實行後,還是犯了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維新的冒進的錯誤,日本的維新用了 20年完成,而慈禧用了8年。 由于改革的步子太大太快,導致政局不穩定,導致權 力下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保路運動。 這裏強調一下,清朝的滅亡不是因爲通常說 的什麽腐敗,而是自己的改革大躍進。這和當年蘇聯解體的原因相似,蘇聯解體不 是因爲腐敗,而是激進的改革。
  從國際環境上。日本明治維新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末,當時世界還處于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奪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開始。而西方列強在東亞侵略的主要目標是地大物博的中國,加上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特別是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對西方列強力量的牽制,都爲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個較爲有利的國際環境。日本維新派本身也比較注意外交鬥爭策略,盡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間的矛盾。而中國戊戌維新已經到了19世紀90年代末,世界資本主義已經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已經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畢。中國成了列強在東方爭奪的“惟一富源”,出現了瓜分中國的狂潮。這時帝國主義列強絕不願意中國成爲一個獨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國際環境對中國維新運動很不利。
  因爲中國土地大,人口多,發展起來對其他國家不利,而世界的資源是有限的。其他國家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所以,無所謂好壞來評價他們的侵略行爲。正是爲了讓中國這個睡獅永遠也不醒來,西方對日本的改革維新大力扶持,而對清朝晚期的戊戌變法采取破壞行動。所以,從國家利益角度來說,西方抑制中國的發展,從東西方第一次碰撞就開始了,西方抑制中國的政策現在還在繼續,並在可預見的將來持續下去。西方對中國的抑制和中國性封,性資或者性社無關的。而日本土地面積小,再怎麽發展也不會對西方構成嚴重的威脅,這也是爲什麽西方自明治維新起就一直受到西方扶持的原因,用一個強大的日本控制中國的發展。
  甲午戰爭中中國之所以失敗,是複雜的,但慈禧“挪用海軍費”決不是主要原因。
  1。李鴻章的腐敗和錯誤的外交策略:李鴻章最大的錯誤是幫助日本打敗蘇聯,日本 勝利了又來打中國。李鴻章由最大“聯俄防日”論者一變爲最大“聯日防俄”論者, 對中國的損害是難以估量的。過去,說李鴻章是漢奸,後來又有平反的架式,現在 看來李鴻章的平反很難了。李鴻章的腐敗葬送了北洋。李鴻章把琉球白白送給日本, 期間他還愚蠢的請日本人的後台美國總統格蘭特將軍來調停。1866年,李鴻章把曾 國藩造的幾艘軍艦(春日山號)賣給了日本薩摩藩,結果幫助薩長同盟打敗了幕府, 這造就了日本日後的維新成功,李鴻章是日本的大救星,大功臣。1877年日本西南 戰爭,李鴻章無條件地贈送給日本政府幾十萬發子彈作爲軍事援助。1879年,李鴻 章寫信給朝鮮的太師李裕元,勸他們跟日本搞好關系共同來對付俄羅斯,幸好當時 李裕元已經因爲朝鮮內部外戚鬥爭下台了,才沒讓李鴻章的計劃付諸實施。 1884年, 中法戰爭和甲申政變在中國南北兩地同時展開,軍事戰爭結果都是中國勝了,可李 鴻章沒有乘勝追擊,相反卻與法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又把朝鮮一半的宗主權交到 了日本手中。如果李鴻章強硬一點的話,日本沒那麽快就出頭的。
  2。清政府爲緊急購買艦船大舉借債,而西方國家的戰艦不是緩不濟急,就是故意延宕,甚至以次充好,乘火打劫,勒索高價。李鴻章向德國伏爾铿造船廠訂購的鎮遠、定遠、濟遠三艘裝甲巡洋艦在中法戰爭爆發時本已建造完畢,但是德國政府以中法 爆發戰爭爲由,下令暫緩交貨,以免對法國不利,影響德法兩國關系,致使三鐵甲 在中國最需要它們的時候卻不能發揮作。
  3。修建頤和園是光續的主意,但所用款項並非海軍軍費,那些錢也不足以左右那場 戰爭。關于慈禧的挪用海軍軍費被無限的歪曲和誇大了,那些國內所謂的曆史學家, 爲了醜化慈禧,把那場戰爭的失敗完全歸罪于慈禧,有夠無恥的。1906年,清政府 國家歲入只有8000多萬兩,而無畏級戰列艦則達到2000多萬兩至3000多萬兩,無論 是前無畏級還是無畏級戰列艦的造價,都是清政府根本無力支付的。戶部每年從全 國鴉片生産(國內每年生産約33萬擔)稅厘收入2000萬兩中撥三成即600多萬兩用于 頤和園工程開支。清朝是重視軍隊的,1885年後清廷每年軍費用開支高達4200萬兩以 上,而國家歲入只有8000多萬兩。
  4。太平天國運動:洋人先是支持 太平天國,後來又支持清朝鎮壓太平天國,如此 長年的折騰,清朝那個時候能維持統治已經很不容易了。
  5。因爲太平天國運動,因爲慈禧的改革,中央集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think.org/aindex/documents/200606/81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