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年六月英國劍橋大學

2015062122:27


●風格
陳之藩在《劍河倒影》書中自述,國科學會每年從美國全國大學中選近百位教授到歐洲幾個著名大學去訪問。
1969
年,陳之藩獲選。於是接洽劍橋大學,但是劍橋回信說:他們每年在控制部門只接受一位,
而該年度已選了柏克萊的一
位教授作為訪問學者。
不過,在信末加上一句:「你如果能
來此作學生,誰也阻攔不了你。」  
當時陳覺得劍橋已沒希望,於是打算改去倫敦大學。他向一位曾留英在美執教的朋友討教。
那位朋友說:「去倫敦大學
作什麼?那與美國的大學一模一樣。還是設法去劍橋吧。
這兩個老大學(劍橋、牛津)的學生是件很光榮的事。
你去
查查多少名人傳記,他們都曾經要去牛津或劍橋去當一名研究生。」
這就是名校風格之引人嚮往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是多少多少年的歷史,才能產生一點傳統?多少多少年的傳統才能產生一點風格?
陳之藩引用了屠格涅夫短篇小說集裡序言的兩句,為風格之形成做了最佳詮釋。
試問,台灣有這樣風格的大學或機構嗎?如果你知道,請告訴我。
— 在劍橋大學
孟麗學姐po此文時,我還沒有去過劍橋。
今天重看此景,拍得真的很好!
我喜歡去我熟悉的地方,或是有人文,有故事的地方旅遊!
學姐說--光是一個莎士比亞,就足以讓英國人驕傲萬世。
我好像是在莎士比亞的故居,聽導遊說--邱吉爾說的

"我們可以用十個印度,去換一個莎士比亞!"



謝謝這支影片,和旁白--把劍橋拍攝,說明得非常的清楚---



牛頓的那棵蘋果樹,怎麼可能這麼小?












到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得收門票!
(坐撐杆船,那當然更不用說)
這個學院因為徐志摩而揚名。我才不想花這個錢,就在門口看看。



後來,我從後門經過,剛好看到好多人都在拍照。
我當然也不客氣啦!也幫下次想去看的人,省一點小錢吧!
(最主要的是我們是跟團,停留的時間有限,這麼大的校園,那走得完?)
















這首歌的歌詞,大家都耳熟能詳啦!
只有三十三歲的生命,也確實太可惜了。不然還能留下更多的好作品!


徐志摩1922年3月在國王學院讀書⋯









































好帥的服務人員



數學橋

數學橋



鳶尾花



這個阿桑有點面熟哦!